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(转载)注意力机制中的Q、K和V的意义
阅读量:3904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5-23

本文共 679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 分钟。

看到一篇解释,感觉还不错,后面深入理解了再来重新编辑一波

其他好文章

以翻译为例:

source:我 是 中国人

target: I am Chinese

比如翻译目标单词为 I 的时候,Q为I

而source中的 “我” “是” “中国人”都是K,

那么Q就要与每一个source中的K进行对齐(相似度计算);"I"与"我"的相似度,"I"与"是"的相似度;"I"与"中国人"的相似度;

相似度的值进行归一化后会生成对齐概率值(“I"与source中每个单词的相似度(和为1)),也可以注意力值;

而V代表每个source中输出的context vector;如果为RNN模型的话就是对应的状态向量;即key与value相同;

然后相应的V与相应的P进行加权求和,就得到了context vetor;

从网上找到了一张图更能证明我的理解的正确性;

阶段1中的F函数是一个计算得分的函数;比如可以用前馈神经网络结构进行计算得分: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这里的v与上面的V是不一样的,这属于一个单隐藏层的前馈神经网络;v属于隐藏层激活后的一个计算得分的权重系数矩阵;

w属于激活前的权重系数矩阵;

这里应该是输出神经元为一个得分值;所以需要多个前馈神经网络同时计算每个hi的得分;与我预想的不同,以为一个前馈神经网络就可以输出所有对应的得分,即输出层的维度是与input序列长度一样;(目前的理解);为什么不与预想的一致呢?

然后对所有得分进行归一化,一般选择softmax方法;让权重系数为1

第二阶段:将hi与对应的权重系数相乘得到一个context vector;即注意力值;

转载地址:http://pjxen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Numpy为图片四周补0
查看>>
数字图像处理中的 channels_first与channels_last
查看>>
ArcGIS 10.2 简化面/线工具Bug修复
查看>>
GPU
查看>>
Android Audio Feature
查看>>
我的自传
查看>>
专业音频术语中英文对照
查看>>
集成电路专业术语简介
查看>>
成长日记
查看>>
从3个科技公司里学到的57条经验
查看>>
程序员应该投资的10件事
查看>>
多媒体
查看>>
沟通技巧
查看>>
专业camera/isp术语中英文对照
查看>>
摄像头
查看>>
我的理想,我的奋斗目标
查看>>
Nginx基于多域名、多端口、多IP配置虚拟主机
查看>>
一次Linux 系统受攻击的解决过程
查看>>
最新最全Apache源码编译安装
查看>>
最新mysql数据库源码编译安装。
查看>>